首页 | 问答 | 咨询 | 手机APP | 院内办公
“妈妈,我的耳朵胀”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不容忽视
点击量:次    更新时间:2020-12-04

“妈妈,我的耳朵胀……”最近,5岁的川川频繁抓耳朵,还总是说耳朵胀。在家长的陪护下,川川来到我院耳鼻喉科门诊,经检查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

据我院耳科医生罗浩介绍,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又称为渗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为耳鼻喉常见疾病之一。儿童多见。在上呼吸道感染后以耳闷胀感和听力减退为主要症状。


分泌性中耳炎是引起儿童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儿童为什么容易得这种病呢?

罗浩说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小儿的咽鼓管接近水平、管腔短、内径宽,鼻咽部感染或分泌物易进入咽鼓管,加上咽鼓管软骨部弹性低,当鼓室处于负压时易塌陷阻塞咽鼓。

2)儿童常见的鼻炎、鼻窦炎等,可因脓性鼻涕流到鼻咽部刺激咽鼓管粘膜产生炎症或直接阻塞咽鼓管口。

3)腺样体过度肥大可压迫阻塞咽鼓管咽口,慢性腺样体炎也可引起咽鼓管逆行性感染。

4)儿童抵抗力低,呼吸道感染致病菌可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感染。


作为家长如何知道孩子是否得了分泌性中耳炎呢?

罗浩介绍,这就要求家长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时刻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较大的孩子可能会告诉家长,耳朵闷,像有东西塞住,耳朵里面嗡嗡的响,听力下降,却不觉得耳朵很痛或流水;年幼的孩子,通常伴随着“感冒”或“感冒”刚刚好转,出现不自觉的把电视的音量调高,别人跟他说话的时常常听不清楚;一些婴幼儿对周围的声音反应迟钝,比如没有将头转向声源或经常自己抓耳朵等等。发现孩子有这些症状时,家长就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以排除分泌性中耳炎的可能。


怎样预防中耳炎的发生?

1)规律运动,增强体质。

2)避免上呼吸道感染,流感高发季节避免长时间停留人员密集地点。

3)避免用力擤鼻。不适当的擤鼻动作,细菌可以循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4)保持双耳干燥,洗澡时尽量注意不要让水进入耳道。

罗浩提醒,针对哺乳期的婴儿,在喂奶的时候尤其要避免让乳汁进入耳道。

1)家长喂奶的姿势应正确,不要让宝宝平躺着吃奶,最好头略高,呈半卧位。

2)喂完之后应尽量耐心给宝宝拍背,能拍出嗝最好。

3)吃配方奶的宝宝,要注意奶嘴孔径大小,避免宝宝喝奶时过多、过急,因来不及吞咽而发生呛奶。

4)如果宝宝发生呛咳,可使宝宝侧躺,上身抬高,头偏向一侧,使嘴角处于低处,让奶流出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