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花荄镇50岁的李叔叔,因为大便带血、腹痛,被诊断为“直肠癌”,并伴有淋巴结转移。这一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他感觉“天塌了”!
在家人的劝导下,李叔叔来到我院胃肠外科治疗。
低位直肠癌 “保肛”还是“保命”?
由于李叔叔属于低位直肠癌且伴淋巴结转移,根据目前的病情,传统的治疗方式是通过微创手术切除癌变部位并清扫淋巴结。但是,为了确保肿瘤切除干净,往往需要切除直肠和肛管,这就需要在腹部开一个口,即造瘘,用于将肠道内容物引出体外,患者术后将终身携带造瘘。
“如果肚子上面有个造瘘,那以后的生活该怎么办啊?”面对疾病的恐惧和腹部造瘘带来的不便,李叔叔十分焦虑。
胃肠外科主任杨恒看出了他的担忧,他立即安慰李叔叔:“别担心,目前,在低位直肠癌治疗方式中,有多种选择。”
肿瘤多学科团队 为低位直肠癌患者提供“保肛”新选择
随后,消化道肿瘤MDT团队立即对李叔叔的病情进行研判,胃肠外科、肿瘤科、消化内科、放射科等多学科专家根据李叔叔的肿瘤分期、转移情况、目前症状等,决定为李叔叔先进行放疗+化疗新辅助治疗,待病灶缩小后,再评估是否具备保肛手术的条件。
肿瘤科主任钟秀丽解释,肿瘤新辅助治疗,用于在肿瘤手术前,包括放疗和化疗。放疗可以通过高能射线杀死肿瘤细胞,缩小肿瘤体积;化疗则是利用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通过新辅助治疗,一方面可以使肿瘤病灶缩小,降低肿瘤的分期,让原本无法保肛的患者获得保肛的机会;另一方面,还可以消灭潜在的微小转移灶,降低术后复发的风险。
这一消息无疑让李叔叔看到了希望,他欣然地接受了先进行新辅助治疗的方式。
在肿瘤科老师的精心治疗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疗和化疗,李叔叔的病灶范围缩小,经过检查和评估,达到了可以进行保肛治疗的指针。
随后,胃肠外科专家团队为李叔叔进行了“腹腔镜腹直肠癌根治术”。医生通过腹腔镜进行肿瘤切除和淋巴结清扫,彻底切除肿瘤组织,并保留了肛门及周围的正常组织和功能。术后李叔叔恢复良好,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
直肠癌发病隐匿:早筛早治是关键
直肠癌由于其发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如果警惕性不够,很容易病发而不自知。
4月15日—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安州区癌症防治中心、我院肿瘤科呼吁:如果出现大便带血、大便次数增多、排便方式改变、腹痛腹胀等症状,应及早进行筛查与治疗。
希望市民朋友主动筛查、积极治疗,科学防癌,拥有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