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问答 | 咨询 | 手机APP | 院内办公
80颗药片背后的生命呼救:一个关于压力与希望的急救故事
点击量:次    更新时间:2025-06-09

          凌晨3点,急诊室的灯光刺破夜的寂静。当小夏(化名)被医务人员从急救车转移到平车,冲进急诊科时,她苍白的脸上写满疲惫与绝望——这个23岁的年轻女孩,在深夜吞下了80颗布洛芬,试图用极端方式终结内心的煎熬。而这场与死神的赛跑,正是我院多学科团队用专业与温度托起生命的开始。

争分夺秒:“身心同治”的抢救哲学

患者入急诊时已出现意识障碍,血压骤降至80/40mmHg,血氧饱和度波动......生命体征持续恶化——这是典型的急性药物中毒综合征,随时可能因休克、肝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大出血猝死。

洗胃、心电监护、气管插管……一系列操作环环相扣,如同精密的生命齿轮,在凌晨的抢救室里高速运转。

ICU团队接棒后立即启动三级抢救响应:完成深静脉置管、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建立“生命通道”;采用血浆置换,如同“人工肾脏”持续清除血液中的布洛芬毒物;针对肝损伤启动“保肝-抗炎-抗氧化”三重治疗方案;实施“精准抑酸+胃肠营养支持”,动态监测各项指标。

日夜坚守:ICU里的“生命监护仪”

ICU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满张力。患者曾两次出现血压骤降、心率失常,科主任代宇果断调整血管活性药物泵入剂量,并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加强呼吸支持。小夏紊乱的监测数据趋于向好,逐渐稳定。

但医务人员深知,挽救生命不仅是与药物毒性对抗,更要穿透“心理”的迷雾。当小夏在清醒后沉默流泪时,护士长薛丽君轻轻握住她颤抖的手:“姑娘,是什么‘压’得你喘不过气,愿意跟我说说吗?”这句温柔的叩问,打开了积压已久的情绪闸门——职场竞争的窒息感、家庭责任的沉重、对未来的失控感……如同潮水般涌来。医务人员这才明白,80颗药片的背后,是一个年轻灵魂在压力下的层层淹没。

在后续治疗中,心理卫生科同步为患者安排了心理干预,联合家属开展家庭支持计划,帮助其重建生活信心。“当她哭着说‘后悔了’时,我们更加确信——ICU不仅是挽救生命的战场,更是点燃希望的地方。”薛丽君感慨道。

3天后,小夏恢复良好,顺利转出ICU。科主任代宇说,“80颗布洛芬,已远超安全剂量数十倍,在如此高负荷的毒性侵袭下,抢救成功不仅是中毒中心多学科协作综合能力的体现,更是生命韧性的见证。”

医生手记:每个人都有可能“缺氧”

2025年中国抑郁症数据显示,抑郁症患者总数约9500万,其中年轻群体占比逐年升高。“不断的自我否定”“情感支持缺位”“压力应对方式单一”是三大核心诱因。为此,我院特开设“心理卫生门诊”,整合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精神科药物治疗、辅助治疗等,帮助患者尽快走出人生至暗时刻。

“压力就像身体的‘高反’,当环境要求超出心理海拔时,每个人都可能‘缺氧’。”我院心理卫生科主治医师邹易轩介绍,小夏的案例让我们看到,现代年轻人的压力往往不是单一事件——工作中的竞争与压力、社会人际关系不协调、各种隐形比较、“应该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内在苛责,共同织成了一张无形的网。

“任何情况下,生命都值得被珍视——你的痛苦有人倾听,你的未来仍有光亮。”邹易轩提醒,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正在经历“心理高原反应”,请记得:这不可怕,也并不是战胜不了,及时察觉,尽早就医,调节心态,阴霾终会散去,阳光会再次照进你的生活,你值得拥有快乐和希望。